翡翠輝煌的歷史

中華民族素有“玉器之國”之稱,玉器文化源遠流長。據考古發現,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晚期就發現了玉璜、玉玦、玉管、玉珠、玉墜等佩飾,是目前為止發掘出的最早的玉器,距今約7000多年。6000多年前的良諸文化中也發現了玉琮和玉璧。商周時期,玉器迅速發展。玉器文化初步形成,併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漢代,中國玉器的製作和加工得到更快的發展,在西漢雕刻的羊脂白玉玉器,玉質潔白無瑕,光潤異常,已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唐宋時期,玉器受少數民族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尤以色彩、圖案新奇及製作精良為特徵。到了元明清時期,中國玉器的發展到了鼎盛期,玉器製作高度發達,形成了以北京、揚州、杭州、南京為代表的玉都;名匠陸子岡為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典型的代表作為陸子岡的“青玉嬰戲壺”和“青玉山水人物紋方盒”及皇家極品“大禹治水山子”。

然而,翡翠玉器作為中國玉器文化的組成部分,卻僅有300~400年的歷史,但其短暫而又輝煌的歷史足以令所有其他的玉石遜色,更有比軟玉過之而不及的榮耀。它與其他玉石一起構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玉器文化。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先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認為“在18世紀之前,中國人並不知道硬玉這種東西,以後,硬玉才從緬甸產地經雲南輸入中國。”這就是說300多年前的清朝才開始中國的翡翠玉器史。從考古的成果看,1956~1958年在北京北郊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中出土的大量珍寶中沒有翡翠玉石製品。

翡翠玉石製品在清代開始流行並達到鼎盛,很多古舊的翡翠玉器,如朝珠、扳指、翎管、鼻菸壺、菸嘴等均完好地保存下來。特別是在清乾隆年間,翡翠已作為上等的貢品,進貢到朝廷。在慈禧太后墓中發現的隨葬品有翡翠西瓜四個(綠皮紅瓤兩個,綠皮黃瓤兩個),翡翠甜瓜四個(白皮黃子粉瓤兩個,綠皮黃瓤兩個),翡翠白菜兩棵,綠葉白心,菜心有一滿綠蟈蟈,綠色葉旁有兩隻黃色螞蜂;頭頂有翡翠荷葉,滿綠筋;另外還有翠佛 27尊,翠桃10個,綠色桃身、粉紅色桃尖,與真桃極為相似。1996年北京嘉德翡翠玉器拍賣會也展出了清中葉的翠玉製品《蠶桑翠佩》,尺寸4.2cm×3.7cm×2.3cm,濃豔純正翠綠色,老坑種,價值極高。翡翠玉器藝術在清乾隆年間達到中國曆代玉雕藝術的巔峰。

但是,對翡翠玉器究竟何時在中國開始興起,學術上是有分歧的。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明朝,更有人認為元初玉石的開採已非常興盛,在13世紀中,翡翠已為雲南馱夫發現並運往中國。很多人還認為翡翠的開發可能更早。這是一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書刊雜誌中講述清朝以前就有文字記載“翡翠”及“翠玉”,併為許多研究者所引用,其實這是個誤導,因為在清以前所指的“翡翠”是一種鳥的名稱,而“翠玉”則是綠色玉石的總稱。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