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形成

由於翡翠原生礦床研究還很不夠,所以對翡翠的成因有著不同說法,這是不奇怪的。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翡翠產地的實際情況,認為,翡翠並不是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中 ─ 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成因的。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 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 200 - 300oC )下形成的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佈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 ─ 基性巖)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  NaA lSi3O8 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中 ─ 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根據現有各個產地的資料顯示,可以發現翡翠礦床主要分佈在地球板塊碰撞地帶,礦床主要圍巖是基性、超基性高壓的片岩,而且礦床往往有分帶現象。所以多數學者認為翡翠應於高壓低溫變質成因的礦床。

翡翠礦床的形成是要有一定的地質條件,可以說形成條件是比較苛刻的。這需要高壓而低溫條件,而要成為優質翡翠,還需要有含鉻的後期溶液的滲入,這就決定了優質翡翠的稀缺性。

除了以上地方,還有有不少地方可以找到硬玉礦物,但是不可能形成翡翠礦床。有關翡翠礦床的確切成因問題,由於研究得不夠,只是跟胡現在一些地質資料做推測。所以到目前為止不可能得出確切的結論。

翡翠如何形成?

民間有很多神奇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其實不 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是在低溫條件下在極 高壓力下變質形成。  

珠寶市場上優質翡翠大多來自緬甸霧露河(江)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它們主要分佈在緬甸北部山地,南北長約240 km,東西寬170 km。1871年,緬甸霧露(又作烏尢,烏龍、烏魯)河流域發現了翡翠原生礦,其中最著名礦床有4個,它們分別是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原生礦翡翠巖 主要是白色和分散有各種綠色色調及褐黃、淺紫色的硬玉巖組成,除硬玉礦物外還有透輝石、角閃石、霓石及鈉長石等礦物,達到寶石級的綠色翡翠很少   除了緬甸出產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產的國家還有危地馬拉、日本、美國、哈薩克斯坦、墨西哥和哥倫比亞。這些國家翡翠的特點是達到寶石級的很少,大多為 一些雕刻級的工藝原料。   目前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因而翡翠又稱為緬甸玉。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