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玉的鑑別方法

緬甸玉又稱翡翠玉,好的緬甸玉顏色既鮮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價值。緬甸玉的價值連城導致了其作假手段日趨先進化,因此緬甸玉的鑑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市面上的緬甸玉一般分為A、B、C貨三種,緬甸玉的鑑別方法有很多種,在此和大家探討幾種簡單常見的緬甸玉的真假鑑別方法。

真假緬甸玉的種類

1、天然緬甸玉

在國際上,天然緬甸玉通常稱為緬甸玉,其顏色、結構、材質,均保持天然本色,是沒有經過任何人工處理的真品。商貿上也俗稱為A 貨緬甸玉。色高質好的A貨緬甸玉具有極高的增值和收藏價值。

2、改善緬甸玉

改善緬甸玉是通過對緬甸玉的表面、質地、顏色等進行人工改善,使其更美觀,價值更高。按改善的程度和工藝分為優化緬甸玉和處理緬甸玉。優化緬甸玉是指在加工過程中,對緬甸玉的結構及堅固性沒有明顯的破壞、損傷和對顏色無影響的工藝流程。如打蠟可使緬甸玉顏色更溫潤、透明,少裂和美觀。

3、處理緬甸玉

是指去雜漂白、注膠處理和增色處理。漂白充填處理緬甸玉往往以破壞緬甸玉的質地、結構為代價,極大地改善緬甸玉的透明度和色感。而使緬甸玉保持短暫美麗的外觀。因漂白處理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是B ,所以這類緬甸玉習慣上稱為B貨緬甸玉。緬甸玉的增色也是目前十分常見的處理方法,往往有染色、浸色、焗色、鍍膜和輻射加色等方法,極具欺騙性。在市場所有經過著色(Color) 的緬甸玉均稱為C貨緬甸玉。B貨緬甸玉和C貨緬甸玉均稱之為處理緬甸玉。

B貨緬甸玉的鑑別方法

目前商業上對B貨緬甸玉的鑑別,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的內容:

1、外部特徵

外部特徵是常用的緬甸玉的鑑別方法之一,緬甸玉A貨中一些黑色、黃色、灰色包體,往往隨機分佈於緬甸玉內,並有較為確定的形態;而B貨,由於酸洗後這些包體及原來沉積於緬甸玉縫隙中的鐵錳質被漂離,因此看起來過於乾淨,找不到絲毫的在A貨中常見的黃褐色斑點和裂紋。當然,緬甸玉A貨也可能見到非常好的淨度。

緬甸玉B貨的顏色均勻,色感一般比較清純單一,大多是在灰白或豆青的質地上顯示翠綠色,有些B貨往往能明顯感覺到帶有蘋果綠的色調,有時綠色中偏黃,綠色常常過於鮮豔,看起來有呆板、沉悶、不自然的感覺;

 
B貨翡翠表面放大觀察

而A貨色感一般較為豐富,同一飾品的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緬甸玉A貨的底與色配合自然大方,綠色呈天然的團片。

緬甸玉A貨一般為強玻璃光澤;而B貨的光澤暗淡,一般呈蠟狀光澤或樹脂光澤。

緬甸玉A貨表面光滑細膩,可見不同礦物顆粒因硬度差異,在拋光過程中產生的微細凸凹和顆粒交接紋,對於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引起的溝紋,通常只會出現在局部位置,特別是不易拋光的凹處。

用 10~ 15倍放大鏡觀察,緬甸玉A貨翠性明顯 (粗粒者可不用放大鏡),它們看起來很像蒼蠅翅的結構,故寶石界稱之為 “蒼蠅翅”。因為其他綠色玉石都沒有翠性,所以翠性是識別緬甸玉特有重要標誌之一。

       
A貨翡翠的“翠性”              A貨翡翠的表面特徵

然而翠性並不是用肉眼在所有的緬甸玉中都能見到的,在顯微斑狀交織結構或顯微粒狀鑲嵌結構中就不見翠性,因為雙晶面及解理面太小,肉眼看不見,如老坑玻璃地、冰地等。緬甸玉手鐲,在無裂的情況下,可兩隻輕輕對碰。A貨可發出非常清脆的金屬聲;而B貨則聲音沉悶,發音沙啞。

2、相對密度

緬甸玉A貨的相對密度一般為 3.30~ 3.36,常見3.33,而B貨相對密度平均為 3.25。因此將緬甸玉成品放入二碘甲烷重液中,A貨一般多緩慢下沉,或呈半浮半沉狀態;而B貨一般多呈懸浮狀態,常常露出重液表面。然而,由於B貨在處理過程中酸洗程度及入膠多少不同,其密度也會有所變化,酸洗強度弱,入膠少,則密度大,有時可以接近A翠。而另一種罕見的情況是有些A貨其相對密度也可能小於3.32,因此相對密度法可提供有用的提示,但不一定是B貨的證據。

3、熱導性

緬甸玉是輝石類礦物的集合體,具有中等導熱能力,緬甸玉B貨由於內部結構已遭破壞,變得較為鬆散,其間又充填了導熱能力相對較差的聚合物,因此B貨的導熱力明顯低於A貨。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目前珠寶界使用的大多數熱導儀主要用於鑽石鑑別,其分辨率往往較低,一般僅有 10個刻度,因此用這種熱導儀往往難以識別緬甸玉A、B貨。

C貨緬甸玉的鑑別方法

實際上,B貨緬甸玉的鑑別和C貨的鑑別是同步進行的,緬甸玉C貨最重要的特徵是經過了染色處理。對於用熗色法加工的緬甸玉,最易入色的部位是緬甸玉中的裂隙、硬玉晶體及解理縫內,因此,高倍放大鏡或顯微鏡下,緬甸玉C貨中的綠色往往呈蜘蛛網似的絲狀、水草狀或呈點狀沿微裂隙面分布;而緬甸玉A貨中的綠顏色則是由緬甸玉中的 “色根” 所致,這些色根是在緬甸玉形成過程中白色的硬玉礦物被成礦熱液中富含的Cr、S、Cl、Ti、Fe等組分充填交代所形成,它的分佈只受成巖早期裂隙的制約,而與後期 (也即目前所見) 的裂隙無關。

染色的C貨翡翠

C貨緬甸玉的鑑別特徵是表面綠色濃豔、均勻而呆板,且愈往內愈顯得淺淡,這一點可通過寶石顯微鏡對緬甸玉樣品中不同深度部位的聚焦來觀察。

在強照明條件下,緬甸玉C貨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往往呈深紅色,這顯然是由於加工C貨的染色劑與緬甸玉中的致色因素不相同所造成,但由於製假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有很多C貨在查爾斯濾色鏡下不變色,因此,查爾斯濾色鏡下變色的緬甸玉是C貨,而不變色的不一定不是C貨。

C貨緬甸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變色

由於C貨緬甸玉與A貨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可以把緬甸玉放入溴萘中,C貨隱約可見綠色調,而A貨的綠則模糊不清。緬甸玉C貨用火燒會退色,時間長了也會退色發黃。由於緬甸玉C貨往往採用有機染料,其成分與天然綠色的主要元素Cr有較大差異,因此利用光譜儀分析緬甸玉的化學成分,可得到與A貨不同的吸收線。

鍍膜緬甸玉的鑑別方法

鍍膜緬甸玉戒面一般顏色均勻翠綠、水種好,粗看起來很像滿色的高檔緬甸玉,有些鍍膜手鐲,往往模仿中、高檔天然緬甸玉手鐲那樣僅有一小段綠色,且有色區段與無色區段逐漸過渡,相當仿真。這種鍍膜緬甸玉戒面和手鐲,在瑞麗市場相當常見。

鍍膜緬甸玉

鍍膜緬甸玉顏色呆板無變化,光澤暗淡,帶有藍色調,10倍放大鏡下觀察,表面鍍膜具有厚薄不勻等流動狀構造,鍍膜上有砂眼和氣泡,並可找到在某些部位的綠色鍍膜和因破損而暴露出來的淺色緬甸玉基底。對於鍍膜手鐲,在綠色區段與無色區段交界的過渡帶上,用放大鏡還可見到表面因噴鍍而留下的綠色膜的密集小點,這種色點從無色段的表面開始,越靠近綠色段密度越高,最後連成一片,非常類似於噴漆。此外,由於鍍膜硬度有限,因此在鑑別前可用指甲或鋼針等硬物刻劃緬甸玉表面,也可在水泥地上磨一下,以便鑑別時觀察表面有無鍍膜破損現象產生。

緬甸玉的鑑別方法當然不僅僅侷限於以上幾種,在購買緬甸玉時需要綜合各種考慮因素,在必要時還需藉助科學儀器來判斷,如果自己不能鑑別的話,最好還是找專家為您鑑別。

民間流傳的緬甸玉鑑別方法

一、掂量法

掂量法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原始方法,但是既有效又實用。因為緬甸玉的比重較一般的仿品要大,緬甸玉較為常見的幾種仿品有硅質礫石、大理岩、水沫子(鈉長石)、角閃石礫石等,這些仿品的比重往往都很小,用手掂量時有感覺很輕。這種方法要特別適用於雕刻件、小掛件及手鐲,但是其嚴密性不高,所以最好是經驗豐富的行家。

二、刻劃法

民間有流傳用緬甸玉劃玻璃的方法來鑑別,能劃出痕跡的就是緬甸玉,否則就不是,這就是利用其硬度大這特點。平常在鑑別緬甸玉雕刻件時可以用小刀在雕刻件不明顯處或者底座刻劃,看是否有劃痕。

三、敲擊法

此種方法是敲擊緬甸玉聽其聲音,如果發出清脆的聲音大多為好的緬甸玉或翡翠A貨。這種方法多用於鑑別緬甸玉鐲及切片緬甸玉,若是緬甸玉鐲,務必將緬甸玉鐲用線懸掛起來,用瑪瑙棒輕輕敲擊之,真貨緬甸玉鐲會發出清脆而悠揚的回聲,而低檔的緬甸玉或翡翠B貨、翡翠C貨通常發出沉悶的聲音。

四、水泡法

水泡法多是用於緬甸玉翡翠C貨的識別,經過人工染色的緬甸玉,放在水晶煮可以除去染料或浸泡出染料。因為有些燃料是不耐高溫的,或者在太陽下曝曬後也會掉色。

五、火燒法

火燒法是針對染色的緬甸玉採用的鑑別方法,燃料經火燒後通常會褪去顏色,也是因為燃料不耐高溫的緣故。

如果自己不懂,千萬不要亂鑑別,假緬甸玉是化學藥水泡出來的,戴著會致癌的,千萬別把假貨當真的戴在身上,最好早懂行的人幫忙鑑別。我認識一個鑑定專家,他大學就是學珠寶鑑定專業的,是國家認可的權威鑑定專家,你可以加他的微信找他鑑定,微信號:wuluhe123( ←長按數字複製),你把翡翠拍照片發給他看,他能幫鑑別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錢。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