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蜜蠟_圖片_價格_鑑別方法

非洲蜜蜡_图片_价格_鉴别方法

蜜蠟在世界多地都有產出,但可用作寶石級加工的在非洲還沒有發現,“非洲蜜蠟”一詞是個是代稱,它還有其他的稱呼:“柯巴脂蜜蠟”、“古董蜜蠟”、“貿易珠”、“貴族蜜蠟”等。說到這裡,對蜜蠟稍有了解的朋友就明白了,所謂的“非洲蜜蠟”並不是一種天然蜜蠟,珠寶盒接下來就為您細說這其中的淵源。

市場上常見的“非洲蜜蠟”

1、“柯巴脂蜜蠟”
實際上在非洲並不出產琥珀和蜜蠟。在非洲的坦桑尼亞和剛果地區可以找到距今大約500萬年形成的柯巴脂——安哥拉柯巴脂,基本上已經形成化石。曾經有很多探險家和科學家前往非洲尋找真正的非洲蜜蠟,但結果是徒勞無功。

2、“古董蜜蠟”和“貿易珠”

一串修補過的“貿易珠”

貿易珠是指17世紀或者更早一些時期,歐洲殖民擴張時期,由歐洲、中東大量生產銷往非洲、中亞等地的蜜蠟仿製品,也通過絲綢之路流入我國,主要是新疆。採用的原材為合成樹脂,主要由德國人生產。它們是(酚醛塑料)電木產品。根據添加劑的不同,它們可以製成非常多的顏色。

貿易珠的標價

大多數這樣的商品其實是作為“珍貴”的禮物從歐洲帶去非洲國家的,也有說部分是從中東國家流入非洲的。非洲土著人喜愛五彩繽紛顏色的串珠,它們被用於交換當地的象牙等產品,之後因為很多居民都喜歡,就大量運往非洲。當地居民們認為這是非常貴重的寶貝,所以將它們一代傳一代。而如今,這些項鍊被作為非洲“蜜蠟”古董製品又返回到歐洲的古董店,甚至漂洋過海到其他國家的古董店中。這類仿製非洲“蜜蠟”因為年代久遠,從古董的意義上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畢竟它映射著蜜蠟歷史的發展。

3、“貴族蜜蠟”

現代“非洲蜜蠟”就是“貴族蜜蠟”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非洲蜜蠟”仿製品被複製成為新的品種,充斥著中國的市場,在臺灣、香港和大陸出現了所謂的“貴族蜜蠟”,以各種幌子標高價格,使得不少收藏者受騙上當。它們有不透明的,也有透明的;顏色五彩繽紛,有大家熱愛的翡翠色、天藍色、紫色甚至是粉紅色等等。這種仿製品比重約為1.21到1.3,遠比天然琥珀重,鹽水試驗中會下沉。在180℃左右的鍋爐下烘烤10~20分鐘,顏色會加深並擴及到整個珠面,但是卻不熔化。它們的硬度高,掉在地上不易被摔壞。

不用註冊在此提問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