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變色_原因_圖片

绿松石变色_原因_图片

綠松石變色原因

要說松石的變色,那麼首先要說說松石為什麼會變色?這得從松石的化學成分說起,松石的分子式是這樣的:

說白了就是一種帶5個結晶水的銅鋁磷酸鹽,綠松石的色變就是由結晶水引起的,初中化學課我們接觸過一種很常見的礦物晶,叫硫酸銅,它的晶體很漂亮,呈天藍色,分子式是CuSO4·5H2O,有一個著名的化學實驗是試管加熱硫酸銅,當結晶水被烘烤出去以後,它就變成了白色粉末,把這些粉末再加水,它就變成了天藍色溶液

松石的色變與之同理,就是結晶水的得失引起的,對這個觀點有不同意見的不要跟我爭了,這個觀點出自大學關於綠松石的教材教案,我個人通過對綠松石的盤玩也是這麼認為的,後來看到了相關材料才得以印證,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找,如果你非要堅持你的觀點,那就堅持吧。

高品質原礦松石久盤後會顯得極為潤透,其中很重要的原理就是汗液中的成分補充了深層結晶水,而其補充過程是依靠長期盤玩緩慢持續的滲入,當然裡面還包括其他一些變化過程。市場上很多老松石,上手一看,包漿厚重,但只潤而無透感,原礦松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這裡注意下我的用詞,我是說可能性很小,並沒有完全否定,因為這裡面跟松石的品質以及每個人對“透感”的認知有關,不可同一而論!

綠松石變色圖片

下面三張圖片顯示的是一串來自竹山秦古礦區的純天然原礦綠松石圓珠手鍊,無優化,不上蠟。綠松石珠子非常乾淨,基本無鐵線。手鍊店主戴過三天,如果仔細觀察,部分珠子的中間部分因為接觸到皮膚,顏色已經開始加深。但是孔道周圍區域因為並沒有接觸到皮膚,顏色保持了松石的本色。這種狀況是盤戴松石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一種現象讓很多新玩家非常不安。那就是如果在這個時候松石沾水或者長時間不戴的時候,接觸皮膚的區域反而會發白!這讓人很容易懷疑松石是染色的。請看下面的三張照片,同一串珠子在水裡浸泡了幾分鐘後,明顯地接觸皮膚的區域顏色顯得很慘白,與其他區域比要淡了很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接觸皮膚的區域較泡水之前的顏色並沒有變化,只是因為沒接觸皮膚的區域較泡水前增加顏色加深了很多,產生了對顏色的對比,讓我們產生了部分區域“褪色”的錯覺。接觸皮膚的區域顏色之所以在水中沒有變化,只是因為松石的微隙已經被油脂封住,松石內部的水份通過其他區或慢慢流失,外部的水份無法通過油膜進來,松石的顏色會因為缺水份而顯得淡。很多原礦的手把件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只有當松石吸收了足夠油脂,填充了水份流失後空缺後,顏色才會轉而加深。

如果繼續戴下去,當接觸皮膚的區域吸收了足夠的油脂,顏色變得足夠深,包漿足夠厚重的時候,包漿和顏色會向孔道周圍擴散,這種過程也基本上是一種“沁”的過程,直至最後整顆珠子的顏色、包漿一致。

那麼優化松石會變色麼

一般不會,這個主要看優化工藝和優化程度,以及為什麼要優化?現在很多人把優化松石看成劣質的代名詞,我個人覺得這種看法比較偏頗,因為從字面上,優化優化,它不是劣化,優化的實質就是提升低品質松石色感和牢固度,為什麼以前說市場上的松石沒原礦呢?這跟松石的品級有關,松石原礦按質地和硬度來劃分,大致分為四個等級:

1、瓷松:摩氏硬度5.5以上,貝殼狀斷面

2、硬松:硬度在5左右

3、面松:硬度在4.5以下,斷面成顆粒狀

4、泡松:硬度4以下,結構鬆散易碎,有的能當粉筆用

這個硬度分類大概是這麼一個情況,不同的材料中說法和指標略有出入,沒必要深究,知道這麼個大概就可以了。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原礦松石大都是硬松級,不過很多商家都拿來當瓷松賣,其實是不是瓷松,有硬度指標管著呢,硬度計一測便知,熟悉特徵的話,用眼睛也能看出個大概其來。

採出來的松石原礦80%以上都是面松和泡松,不優化根本沒法用,因為質地太過鬆散,泡松猶甚,買這種原礦沒意義,因為它密度和硬度都不靈,還易碎,盤這類原礦保不齊會掉渣甚至碎裂。市場上的優化松石大多都是有這類原礦優化得來。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