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注膠

绿松石注胶

無論你到任何一家銷售綠松石的店鋪去問一下,銷售人員肯定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他的綠松石是天然的。可是稍微瞭解一點兒綠松石的都知道,大部份的綠松石都需 要進行浸膠或注膠優化處理,那麼浸膠或注膠優化處理過的綠松石算不算天然綠松石?這是一個綠松石界爭論多年的話題,我們國家也沒有相應的產品標準出臺,所 以我們也一下無法定論。完美論者說只有沒有進行過任何優化處理的綠松石才算是“天然綠松石”。換言之,也就是說綠松石從礦裡開採出來之後直接切割、成形、研磨、拋光,直至完成, 綠松石必須保持原有的色澤、硬度、紋路。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如果人為地改變了綠松石本來的色澤和硬度,都不能稱之為天然綠松石。

綠松石注膠的概念

注膠,也稱灌膠。這是目前中國用得最多的綠松石優化方法,市場上大約有五到六成左右的綠松石經過灌膠處理。這種技術同樣起源於美國。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設備投資,壓力罐和真空泵是必須的。灌膠技術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綠松石礦挖出的綠松石,只有2%~5%左右的是AAA級寶石,可以直接加工,另有約10%~15%需要浸膠,其他約70%~80%的礦石都是顏色極淡,極為鬆軟的像石膏一樣的綠松石,可以像粉筆一樣在地上劃線,業內人稱為“白料”,或“泡料”,也有人稱為面松的。這些70%的 “泡料”必須進行灌膠處理。灌膠過程與浸膠過程差不多,只不過無色的浸膠樹脂換成了有色的灌膠樹脂,另浸膠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的,灌膠要將綠松石和樹脂放 在密封的壓力罐內,用真空泵抽出空氣,使吃透樹脂。經過灌膠處理後的的綠松石“泡料”,搖身一變成了色澤鮮豔、顏色均勻的外表與高檔綠松石無異的寶石!

為了改善一些品質較差的天然綠松石的外觀、顏色,提高耐久度和使之易打磨拋光而不易破碎,通常採用注臘和注膠來改質天然綠松石。目前新國標將注蠟認定為“優化”,銷售時無需明示。用蠟來封閉綠松石的毛細孔,保護了綠松石不被汙水滲透汙染;而天然原礦和沒有過蠟的綠松石則會因吸收水份而被汙染。但是對於注膠的綠松石商家仍需主動明示。

如圖,紅圈內的綠松石為天然綠松石,其他三枚則為注膠處理的綠松石,用肉眼還是比較難辨別出來的。

注膠綠松石的鑑別

注膠綠松石對於一個新手來說,除了藉助專業的儀器,肉眼根本無法分辨。不要相信一些資料上說的什麼熱針法。熱針法對於鑑別一些人工合成的塑料綠松石還行,對 於灌膠的綠松石完全不適用。因為灌膠過程中,綠松石雖然吸收了一定的樹脂,但相對整塊兒綠松石來說,含量還是很低的,更不用說就接觸針尖大小的這塊兒面積 上就更少了,不足以產生資料上說的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熱熔現象和鼻子可以聞到的膠臭味了。如果藉助專業的光譜分析,也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但費用太高,大概沒 有幾個人會花一兩百元再搭上半天的功夫去為一件幾百元的綠松石做鑑定。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兒,很多奸商抓住了顧客怕麻煩的心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對整個 綠松石市場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很多誠實的商人也深受其害。並且整個綠松石市場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誠實經營的商家因為貨真而成本高定價高反而沒有市 場,我所認識的很多商戶迫不得已也加入到製售假劣的大軍中去。我想這種現象存在於綠松石界,但不僅限於綠松石界,整個寶石界,甚至於整個商界,似乎都陷入 這種泥潭之中不得自拔。悲哀!

眼下,市場上有不少注膠綠松石,肉眼觀察較難分辨,通常注過膠的綠松石顏色呆板,鐵線也不夠自然,如果用紅外設備來檢測, 可見結構內部的有機膠峰。

注膠的綠松石通常是把無機鹽膠體或塑料注入綠松石內來提高其穩定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辨別:

1、注膠綠松石密度和硬度相對天然綠松石硬度均較低。綠松石的硬度足以划動玻璃,而處理過的綠松石的硬度達不到這種程度。

2、用熱針實驗:熱針接觸一些裂隙或凹坑,可聞到塑料融化時的刺鼻氣味。

如果自己不敢確定,建議還是拿到鑑定中心鑑定之後再做定奪,或是買有相關證書的綠松石。

相關知識